近日,理财周报的一篇文章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创业繁荣之下的骨干真相。援引一位艾媒咨询分析师的话,“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个月,85%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,而到了5个月后,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 率仅有5%。”
这里的生存率是指至少App服务器还没撤,实际仍然在运营中的App远低于5%。大公司凭借PC时代攻城略地已经有了庞大的PC与移动互联网用户基础,也已经成功占领了大多数的流量入口,创业公司只能一边听着足记爆红的励志故事,一边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。
前 几天一位传统行业的朋友找我聊天,说自己也要做个App,当说到开发成本时他卡了几个电话,有的公司报价40~50万,有的公司甚至报到了5万就能做,据 他了解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不少App自动生成器。这么低的开发门槛直接导致了到今年年初,我国主要应用商店入驻应用规模超过了400万个。
开 发成本变得无限低,直接导致用户获取成本几何级增长,常规App的单一用户获取成本有望突破10块,电商App在去年年末的时候这一数字已经在70~80 块,游戏App更是奇高无比,甚至有的游戏公司推广成本算下来单一用户获取成本超过了200块。可用户的使用习惯大致没有改变,从易观智库去年8月份开始 推出App Top 200的排行榜的数据来看,前200的应用基本上没太多变动,只是排名上有所浮动。再看近5年的变化,用户App来源从多元化的选择,逐渐变成了以BAT 为代表的少数巨头。
用户习惯更是趋于保守,常用的App不会超过10个,一般来说只有7~8个,少数工具类App,比如手电筒,垂直电商 类App,比如春水堂,生活类App,比如去哪儿的下载量虽然非常高,可用户活跃度却无法与微信、QQ、淘宝和百度媲美,因为使用频次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 上。所以不要看大多数用户手机上有那么多App,能够给创业公司留下的空间奇少无比,更不要说有学习成本的那一类标新立异的App了。
从 盈利上来讲,大多数的App依靠移动广告来生存,CPC,CPA的方式虽然能够带来每个有效点击2~4块的收入,可完全盖不住新用户获取成本和老用户维护 成本。没流量没收入,要流量就要流血付出更多,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现状,创业者还需要再三深思要不要进入到这样的惨烈市场。
每个创业者都会说自己有什么样的资源,自己的团队来自哪个牛逼的公司,自己之前多么辉煌。可是选择了创业就等于放弃了过去的一切,全部推倒重新做。真正的资源也是,如果需要流量的时候到底有几个公司会低价甚至免费给推荐位,导量。
商 业模式多么牛逼也好,技术多么牛逼也罢,评判好坏的一切标准都是市场,做一个App也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,而不是一个好点子,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 之一,而且受了十几年的填鸭式教育,不存在自己独有的点子,一个人想到了,意味着同时有数以万计的人也想到了相同的点子。
这只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现状的冰山一角,更惨烈的故事多不胜数。